不久前,微博上,陈冠希忽然大骂林志玲,引来很多网友围观。本相怎么,咱们不得知,也无从点评,但咒骂涉及到生理学规模,也真实够Low。
由于咒骂作为常见的心情宣泄方法,也很少能找到不咒骂的人。但要让自己不沦为下乘,如贩子恶妻一般,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。
今日,咱们就一同看些骂联,看看怎样骂的慷慨激昂,骂的文采斐然,骂的让人赞不绝口!
唐朝闻名诗人李白从小就聪明伶俐,14岁时,已在家园小有名气。有一年春天,有个姓胡的乡绅过50岁大寿,请客全城富户名人,也请了李白。
胡乡绅略通文墨,见李白年岁轻轻,却不拘礼法,便想当众出他的丑,让他收敛一点。他指着墙上的一幅画让世人看,画上有一个老神仙,怀有一只大酒坛,睡在石岩上,不知是喝醉了仍是睡着了,坛口朝下,酒正往外流。
胡乡绅对李白说:“传闻贤侄才华横溢,老夫这里有一上联,却苦于没有下联,今特请对下联。”
酒后,胡乡绅陪世人到花园漫步,见荷花池中几只鹅在戏水,便指着小鹅对李白又出一联:
香山四王府村只需两眼水井,一眼在街中心,一眼在财建议伯元家后花园。张伯元依仗权势,硬是把街中心的井给填了,人们要吃水只好到他家里去挑。他在井旁放了一个瓦罐,谁要挑水就得投进一个铜钱。
张伯元还写了一条上联:“丙丁壬癸何为水火”,并扬言,只需有人对出下联,他就不再收水钱。
清代闻名文学家曹雪芹得知后,叫人拿来纸笔,挥笔写道:“甲乙庚辛啥东西”。
上联丙丁为火,壬癸为水;下联甲乙属东,庚辛在西,不仅对得整齐精妙,还骂了张伯元。
财建议伯元读此下联尽管非常愤慨,却不得不实现许诺。从此,四王府村的人吃水再也用不着花钱了。
清代文学家魏源,11岁那年当众戳穿了一个文痞抄袭他人诗作。那文痞恼羞成怒,指着灯笼里的蜡烛,用顶针法出一上联,要挟魏源说:
在清朝,有一翰林太史,年岁很轻,但清朝翰林官场,翰林学者都被叫做“老先生”。
有次,这翰林出差浙江,浙江巡抚姓乌,性质诙谐,好挖苦讪笑他人,见到这翰林年岁比自己小,假装无意间念出上联:
这二人原本都是大文人,只因政见不同,不合太大,乃至到了开口咒骂的境地,可是究竟仍是文人,咱们的章老太公就写了一副对子讥讽康有为,是联:国之将亡必有,老而不死是为
话说文人一般都是聪明的,喜爱拿姓名开涮,这章太炎骂得非常隐晦,非读书人不明白:
上联语出《礼记·中庸》——“国之将亡,必有妖孽。”从中隐去了“妖孽”二字;
清末曾当过东北三省总督,主编《清史稿》的赵尔巽御下甚严,有人以他的姓名为引子,写了副对联,曰:
赵尔巽见了,倒没怎么气愤,反觉腹内技痒,思索顷刻,改了几个字,所以一副“骂联”瞬间成了表扬稿,他是这么改的:
把“梁鼎芬”三个字有机地结合进联内,但从旁观者的视点看,骂得确有些狠毒。
古代某一官员在其官府门前贴了幅对联,上联是"爱民如子",下联是"铁面无私"。当天夜里,就有人在原联的底下各加了几个字。
李鸿章、翁同龢互相攻击对方,贪污腐化、中饱私囊。李是合肥人,翁是常熟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