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语:岁除贴春联是我国民间传统文化中一项重要的年俗活动,它不只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,更寄托了人们对新一年的夸姣期望。那么,你知道岁除早上贴春联的来历吗?
春联的前身是古代的桃符。据史书记载,桃符是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,上面写上“神荼”、“郁垒”二神的姓名,以驱鬼避邪。
最早的春联能够追溯到五代时期。公元964年,后蜀主孟昶在桃板上题写“新年纳余庆,佳节号长春”,这被以为是我国最早的春联。跟着时刻的推移,纸张逐步遍及,人们开端用纸替代桃木板来书写春联。到了明代,春联现已广泛盛行,成为新年期间重要的风俗。
岁除贴春联也涵义着辞旧迎新。在岁除这一天,人们会撕去旧年的春联,换上新的春联,以表明离别曩昔的一年,迎候新的一年的到来。
相传在《山海经》里,有一个鬼域的国际,中心有座山,山上有一棵掩盖三千里的大桃树,树梢上有一只金鸡。每逢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分,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。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,门边站着两个神人,名叫神荼、郁垒。
假如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工作,神荼、郁垒就会当即发现并将它抓住,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,送去喂虎。因此全国的鬼都害怕神荼、郁垒。所以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容貌,放在自家门口,以避邪防害。后来,人们爽性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、郁垒的姓名,以为这样做相同能镇邪去恶。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“桃符”。
明朝初年,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贴春联。他不只自己最喜欢写春联,还公布御旨要求金陵(今南京)的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以迎候新春。听说,有一年岁除,朱元璋在巡视时看到一家没有贴春联,便问询原因。得知这家是杀猪的,因春节特别忙还没有来得及请人书写春联后,朱元璋便亲自为这家写了一副春联:“双手劈开生绝路,一刀切断对错根。”从此以后,贴春联的风俗在民间愈加盛行。
结语:以上是东方气候万年历小编收拾的“岁除早上贴春联的来历,关于春联的民间传说”内容,期望能够给我们带来协助。